大吳哥城其實只是個統稱, 它不像一般的 "城堡" 只是框住國王住的地方, 大吳哥城指的是一個區域範圍, 被護城河所包圍及高牆的保護, 要逛這一整個區域, 首先就從城外搭乘電瓶車進入
大吳哥城 (通王城) 現存最完整的城門形式就是南大門, 也是目前大多觀光客進出的城門
大門前面有 7 頭蛇, 阿修羅與左右兩邊共 54 位尊者與之拉扯, 造就的 "乳海翻騰" 所有的故事都從這邊展開; 陰陽橋的另一端則是此篇的主角登場
加耶拔摩七世奪回首都吳哥後, 為了記錄此一不朽戰功, 將原本僅是小廟的巴戎寺擴建, 也因為了求快, 而未及採用大塊原石, 故而巴戎廟用的是小吳哥城用剩的石材加以堆砌雕刻而成; 其概念由中心最高塔的須彌山為主, 視巴戎廟為一個世界中心來建成
從另一個出入口看過去整個由 49 個塔組成的塔林, 進去才會感覺到它的壯觀, 更為神奇的是巴戎廟位於大吳哥城正中心, 據說利用衛星定位也一樣準確, 也難怪這些古蹟都有外星人降臨建造的傳言了
"微笑高棉" 一詞的由來就是這大小 49 個塔上四面的笑臉而來, 整個就是壯觀, 在巴戎廟的任一角度看到遠近的塔, 都可以看到這張笑臉
浮雕的仙女舞動圖
櫛比鱗次的塔... 如果晚上來會不會有點恐怖呢? 或許巴戎寺因為整個都由石頭堆砌而成, 所以不像塔普倫寺般淹沒在樹海中
莊嚴但慈祥的臉目, 成為人民信仰及依賴的中心, 是早期一國之君難得的馴化人民的方式
闍耶跋摩七世 (Jayavarman VII) 建立了以巴戎寺 (Bayon) 為中心的都城,也就是我們現今所稱的吳哥城(Angkor Thom,又名大吳哥) ,以及若干吳哥城內的建築廟寺和其他大小的建設。
闍耶跋摩七世 (Jayavarman VII) 奪回淪陷的首都吳哥後,為了紀念這場贏來不易的勝戰,他將原本只是一座小廟的巴戎寺 (Bayon),在短時間內擴建成具備聖殿、藏經閣、修道壇等規模的皇家寺廟,並且命令匠師在寺廟迴廊上,雕刻了這次不朽的戰功,銘記著密密麻麻的浮雕歷史,告訴後人這場可歌可泣的戰役。
巴戎寺 (Bayon) 以佛面塔、迴廊壁畫而著名,因為闍耶跋摩七世 (Jayavarman VII) 篤奉佛教,整個寺廟採用佛教教義的須彌山(世界的中心)為概念而起造。中央拔尖、磊磊環堆如同玉米外型的高塔,代表須彌山;四面城牆象徵喜馬拉雅山;城牆與第二層建築之間的環溝空地,代表大海。
建築平面圖參考資料:http://angkor.wat.online.fr/(2011.09.15)
點我回行程總覽看其他精彩圖文
留言列表